您的位置:首页 > 文博研究 > 中原地区古代玉器鉴赏之七
中原地区古代玉器鉴赏之七
  

西周,玉文化彰显魅力的辉煌时代

作者:李书谦

发表刊物:《大河报》2013年1月15日B22版

腕饰 虢国墓地出土


项饰 虢国墓地出土


龙纹玉璧 虢国墓地出土


玉鸮 洛阳市北窑村出土


七璜组玉佩 虢国墓地出土


巨冠玉鹦鹉 虢国墓地出土


牛形玉调色器 洛阳市北窑村出土


人形玉佩 平顶山市应国墓地出土


玉鹰 虢国墓地出土


龙凤形玉璜 鹿邑县太清宫出土


人凤合纹玉璋 虢国墓地出土

 

    起源于泾水与渭水流域的周族,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崇尚自然。为了巩固国家统治和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实行分封制,在周初分封的71个国中,在今河南境内的诸侯国与方国就有40多个,可见政治地位之重要。在周公摄政的七年中还大力推行宗法礼制,重视百工。《左传》有“工商皂隶,不知迁业”的记载,说明当时统治者对百工的重视程度。《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玉人”的明确记述,进一步证明了制玉业的专业化,这些玉工专门为王室服务。正所谓商有“六工”,即土、金、石、木、兽、草;周有“八材”,即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由于周统治者的重视,在继承商代玉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同时,将用玉等级化、礼仪化,使玉器成为政治阶层“分贵贱,辨等列”的礼器,形成了该时期佩玉文化的一大特色。

    出土玉器写历史

    就中原地区而言,随着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洛阳北窑西周墓地、浚县辛村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的发现,出土玉器几乎涵盖了西周玉器整个发展史。如长子口墓出土的圆雕虎首跽坐玉人(如图),从正面看是一个虎首跽坐人,高昂的虎头显得有些夸张,一张大口露出清晰的牙齿,两只大耳增添了虎的雄威,通体的云纹,憨态的姿势,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从背面看则是一只鸮,圆圆的双眼,传神的勾喙,卷云纹形双翼,将鸮桀骜的本性彰显无遗。玉工的构思设计十分巧妙,能将虎首、人身和鸮同时表现在一件玉器上,产生生动而传神的效果,证明了玉工构思设计的高超艺术水平。龙凤形玉璜(如图)采用透雕和阴线刻并用技法,将龙、凤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洛阳市北窑村出土的惟妙惟肖的玉鸮(如图)和精美绝伦的牛形玉调色器(如图),以及平顶山市应国墓地、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的佩饰等,都是当时玉器精华的缩影。

    选料工艺更讲究

    从以上各墓地出土的丰富实物资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周玉器的一些基本情况。譬如在玉料选择上较前期更为讲究,大多选用新疆产的昆仑山玉和少量的辽宁岫玉。在制作工艺上,使用的工具较殷商时期更为先进,琢玉技艺也有很大提高。玉器的品种亦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新石器时期至商代一直盛行的实用或不实用的玉制工具,到这时已逐渐消失了;玉制仪仗器中的玉刀、玉戚等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礼器中的玉璧大多趋向小型化,但工艺更加精湛。如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的龙纹和田白玉璧(如图),玉质温润,局部受沁而呈黄白色或黄褐色。璧两面均饰变体抽象龙纹,线条流畅,富于动感。造型规整大气,弧度标准,制作精细,工艺考究。

    品类出现新成员

    西周时除保留众多的传统玉器品类外,又新出现了富丽堂皇的成组玉佩饰、用于陪葬的玉面罩以及玉圭等。成组玉佩在应国墓地和虢国墓地都有发现,尤以陪葬虢季的七璜组玉佩(如图)最为璀璨夺目,它通长达52厘米,上部由1件人龙合纹玉佩、18件玉管和分作两行12组的103颗红玛瑙珠相间串联而成。下部由7件自上而下依次递增的玉璜与纵向排列成双排四行相互对称的20件红色圆形玛瑙管、117颗红色玛瑙管形珠、108颗浅蓝色菱形料珠串联而成,可谓华丽无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虢君的奢华生活。我们知道,组玉佩的所有者都是王侯级别的高级贵族,它除了代表身份的尊贵和装饰之外,还因佩戴者行走时能发出美玉悦耳的声音,并约束人们走动的步伐,故有尚德之功能。项饰和腕饰的大量出现,丰富了组玉佩的内涵,进一步印证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世风。

    工艺特征更加明显

    西周玉器大多数都有纹饰和图案,工艺特征比较明显。其一,纹饰相对简化,从而证明了玉工娴熟的技艺。在一件玉器上雕琢一些看似简单的阴线就能反映出作者的意图,用简洁而典雅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其二,纹饰形象而生动。玉工在表现人物或像生时,对眉发、羽毛和足爪等部位,做到一丝不苟,繁而不乱,达到了具体形象化的良好效果,给人以视觉美感。其三,将上述两种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简中有繁的艺术魅力。看似简单的单阴线和双钩线的灵活运用,使一件玉器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以龙凤纹或人神纹为主雕琢而成的玉器,有一种神秘威严的感觉,烘托出了抽象变形和线条流畅等艺术效果。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地位的特殊性,促成了玉器业的不断创新,出现了发展有序、异彩纷呈的局面,为中国玉器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拓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玉器制作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保障。

 

(编辑:manager)
文博研究
2003-2014 中国 河南 三门峡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地址:三门峡市陕州公园内 电话:0398-2890577
豫ICP备14029556号-1